沒走過茶山,沒采過茶葉,但喝過茶葉,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,手中的每一杯茶都來之不易,特別是上等好茶。然而黑茶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。茶農(nóng)則是融入大自然中,遵循大自然的規(guī)則,替愛茶人士找回一杯自然健康的好茶。一般來說好茶都生長于山頂和山腰之間,采茶需要費很大的功夫,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手上的每一杯茶。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具體的介紹一下,香木海與安化黑茶的不解之緣。
好原料是好茶的基礎(chǔ)
茶葉是一種自然健康的飲料。如果是為了養(yǎng)生而喝茶,那么茶葉就是給我們帶來健康;如果是為了品飲而喝茶,那么茶葉就是給我們帶來自然的味道。
好的茶葉原料,有益成分的種類多,有益成分的含量高。
茶葉本身蘊含的有益物質(zhì)種類非常的多,比如兒茶素一類的茶多酚、茶多糖、茶氨酸等等,這個由茶樹物種本身所決定。而茶樹的有益成分含量的多少,由茶樹生長的環(huán)境和生長的周期所決定。
適宜茶樹有益成分積累的環(huán)境有:高海拔、多云霧、適宜氣候、優(yōu)質(zhì)偏酸性土壤等。
古時候的人雖然沒有我們現(xiàn)在的這些高科技檢驗技術(shù),但是他們通過長期數(shù)代人的觀察和嘗試,總結(jié)除了許多的制茶經(jīng)驗。譬如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、“茶、其地、上者生爛石,中者生礫壤,下者生黃土”、“陽崖陰林”等等。
高山上云霧繚繞、海拔高、氣溫低,這些高山特點增長了茶樹的生長周期,也就是延長了茶樹有機成分積累的時間。而云霧繚繞,陽崖陰林實際上是說明茶樹的生長需要在陽光充足的地方,但是避免陽光的長期直射?,F(xiàn)代的科學家經(jīng)過實驗證明,光源充足且適當遮蔭有利于茶樹當中氨基酸的積累。日本的低海拔平地茶園在開采之前會用遮陰網(wǎng)蓋住茶樹,實際上正是利用這個“陽崖陰林”的原理。
合適的工藝是制茶的關(guān)鍵
有了好的原料之后,還需要有合適的工藝制出好茶來,這樣才能夠好上加好。我們對于原料的要求,實際上就是要求茶葉當中內(nèi)含的有益成分更加豐富一點,而工藝上面也是要求讓茶葉的這些有益成分朝著讓口感更好、品質(zhì)更佳、對人體健康更有益的方向轉(zhuǎn)化。
茶葉有益成分的轉(zhuǎn)化,來源于制茶工藝中對茶葉細胞壁的破壞、生物酶的酶促作用、微生物的轉(zhuǎn)化作用,程度越高茶葉的轉(zhuǎn)化速度越快。細胞壁破壞的越充分,茶葉細胞內(nèi)的物質(zhì)接觸的越充分,轉(zhuǎn)化的程度也越快。
香木海芙蓉山茶園基地,高山云霧出好茶,高山茶因為海拔高,晝夜溫差大;生態(tài)平衡,污染少;腐質(zhì)砂石土壤,有機物豐富,酸度適宜等因素形成了茶葉的獨特內(nèi)含物質(zhì),鮮葉品質(zhì)優(yōu)良。
香木海從2012年開始在芙蓉山800以上冰磧巖區(qū)開墾了12000多畝茶園,每個茶園基地都在高山之上,去茶園得在蜿蜒連綿的山路上顛簸幾個小時,性能不好的車子上不了茶園。香木海采茶姑娘走過滿是冰磧巖的崎嶇山路,下山采茶而每次采茶也是千辛萬苦,芙蓉山茶園的采茶工人一般都是山下芙蓉村的婦女。她們說“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吃完早餐帶上中餐,要走上一個多小時才到茶園。”中午時分要將采好的一袋袋茶葉,大概40斤每袋,通過冰磧巖的崎嶇山路,扛到山頂上的暫放茶處攤放。
采茶人背茶上山中途在陰涼處休息,因為新采摘的茶葉長時間的堆放在一起會溫度過高,導致茶葉變黃燒壞,影響茶葉的口感。中午采茶人就在茶園的樹蔭下,幾分鐘吃完自己帶來的簡單中餐,而后繼續(xù)采茶。
冰磧巖山坡上的茶園里盛開的野花
下午三點左右,工廠大卡車會上山將采摘的茶葉送到山下茶廠,茶廠當晚要將新采來的茶葉分類晾置,定時翻動茶葉,保證茶葉晾置溫度。
鮮葉晾置
親眼看到采茶人的艱辛和困苦,才知道每一片茶葉都來之不易。珍惜握在手中那杯茶,它是通過無數(shù)人辛苦勞作,才來到你的手中。